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五三章 妙计筹银(下)(1/2)

作者:吴言软语
有时候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房遗爱正和高阳坐在大厅上,乐呵呵地听去送请柬的随从在那里描述那些富商们接到请柬时送宠若惊的情形时,沈戈笑嘻嘻地跑了进来,禀道:“公主、驸马,吴王驾到。”

“瑞妹,快我们一起去接。”房遗爱大喜过望,拉起高阳就走。又多了皇子做幌子,明天还不多上几十万两银子?

……

次日,竹园后堂大摆宴席,一时贵宾大客云集而来,以吴王李恪、钦差房遗爱、长史长孙操为首的官员自然坐在显要位置,其次是一座素席,宾客是大明寺主持慧觉大师和扬州城中数位知名的高僧。各路富商、地主大户均按自己的财势强弱,一一就位,却又不肯安分就位,纷纷离座去认识、巴结皇子、驸马,或与官员叙旧交谈。一时,笑声不绝,四处喧哗,都没忘记称赞这次钦差此举实是尽忠朝廷、尽诚苍天,造福黎民。

还有些财势小些的富商、地主,并未接到请柬,而是看了告示来的,在大厅上没挤上座位,又不肯离去,房遗爱便赶紧安排下人在厅外院内摆齐桌椅,上同样的酒菜。既然是来送钱的,无论多少,当然不能怠慢。

高阳自然也没闲着,在西阁同样摆了五桌宴席,宴请长史夫人等官太太官小姐以及富商们的女眷。

一切安排就绪,房遗爱略松了一口气。

此情此景,虽然在房遗爱的意料之中,但真出现在了眼前,还是让他惊喜异常。

他心里很明白,此次作为赈灾钦差,是李世民对自己的一次考察。成者前途似锦,败者前功尽弃,自己无法躲避也无处躲避。所以,他必须想出办法,让扬州城乃至淮南道的百姓安然度过此次天灾。而向大户筹银购粮,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条件反应般的想法。一方受难,八方支援,穿越前他经历了不少,也深深为之感动。在灾难面前,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现代人尚且还能迸发出人性善良的光辉,何况是在千年之前的贞观呢?

问题是怎么把事情变得漂亮?强筹硬派,勉强而为,既有后患,也难以出彩。于是他便想到这个时代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两个象征:皇家和神佛。利用商绅们对皇家的崇拜、好奇以及对神佛的敬畏,以公主、驸马的身份出面,用神佛的名义来筹集赈灾之银。今日看来,果然没错。

至于筹集银两的数目,房遗爱虽然没有仔细想过,但凭他对此时扬州的了解,心中还是有点数的。

扬州是此时大唐南方的盛地,财源茂盛,其富首属盐商。江淮是大唐重要产盐区,尤以楚、扬二州产量最高,而扬州又是盐的集散地,盐商中厉害的角色还把持着大运河的河运,管船只百艘,有着“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豪富”的民间说法。其次乃是茶商。隋唐开始,北方已经饮茶成风,但这茶叶都得南方来供应。江淮地区的湖州、寿州、常州、洪州等都是重要的产茶区。而这些地方的茶都得通过扬州来运向北方。所以,扬州也聚集了不少腰缠万贯的茶商。第三是经营珠宝和贵重药材的来自大食、波斯等国的胡商,他们或由路上丝绸之路到达长安,转来扬州;或由海盗至广州,经洪州到扬州。他们货物品种繁多,又善经营,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溢。剩下的是一些地主老财之类的乡绅,他们虽然也很富有,但和上面的那些商人相比就差一点了。因为他们的钱财还有数可计,而富商们的钱财就是神鬼难测了。有了这个底,房遗爱知道,只要安排得法,筹集百万银两并不难。

难的是他吃不准佛寺能否出面?于是房遗爱便打听清楚了扬州释界的情况,便去大明寺拜访高僧慧觉,好在慧觉是个热心肠,全力配合,如此一来,皇家与佛寺同时出面,何愁扬州富商大户不乖乖打开钱袋粮仓?

更巧的是,李恪这个皇子的到来,又给他的这个计划加了一把保险锁。

房遗爱从京城出发前,写了封信,让高彦派人传书给李恪,告诉李恪,自己和高阳要到淮南道赈灾,到时候会去安州看他。没想到这位吴王自己先跑来了,同时还带了了一万石的粮食。安州虽然也属淮南道,但灾情不重。如此一来,在购粮成功之前难民的肚子就有了保证。当然,李恪此举也是一举两得,既给了妹夫面子,也在自己父皇那里加了分。

到晌午时分,酒宴开始,房遗爱自然懂得进退,凡事都把李恪推在前头,也不忘把长孙操拉在身边。于是,李恪打头,房遗爱和长孙操相随,给那些平日里见了都得给他们跪下叩头的大户富商敬酒,让商绅们感动异常。酒至半酣,高阳公主来到大厅,隔帘遥敬各位善人一杯,感谢他们的善举,并让随从抬来银箱,宣布京城公主慈善会为扬州难民捐银万两,这下把酒宴的气氛推至了**。当下,不但这些富户们纷纷认捐出资,连他们的那些女眷也把私房钱和金银首饰捐了出来。最终筹得白银的数目为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两,不仅超出了长孙操的估算,也让房遗爱始料不及。

接下来本该去大明寺办法事,但慧觉大师提议,法事宜改日再办,因为众宾客皆饱食酒肉,踏入寺院净土,于神佛大不敬也。房遗爱征求了李恪意见后当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