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七章 宣武复来(2/2)

作者:狗男
以朱家儿子不遵旨为由,令其他诸镇前去讨伐。”

李晔准了。

于是崔胤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发信给朱家几个儿子言道:“梁王身死,乃朝中悲事,帝王每念及尔父忠义,常泪流不止呆坐不起,直说大唐陨落一大将,伤心忧郁渐重。百善孝为先,然为节度使一职,尔不顾三年守孝之期,上书凑请留任,此事又让帝王叹息梁王忠勇之义,其后人竟无人可承…”

信的意思委婉提示,万事以孝道为重。

杀父有不共戴天之仇,想要孝,就先报仇吧,崔胤信中没说,可大家都认这个死理。崔胤不动声色的在幽州跟汴梁间点了一把火。这把火又把在沧州的原刘仁恭两个儿子:刘守光和刘守文,一并烧了起来。

宣武集结梁军十万朝东北方向挺进,过沧州后,刘守光领兵两万汇合,一起进逼卢龙地区最南边的瀛洲。

大军集结的消息,经李家船队把各地商铺汇报的信息整理后带回幽州,冯道看后疑惑,百思不解:看样子是来报仇的,只是怎么时间都快两年了才来?只知道守孝有三年之期的说法,可没听说过报仇也有三年有效期的说法。

君子说的报仇有效期是十年,十年还不晚,宣武这急匆匆的赶来,何为?其他人也都不明白这其中道理,或许是不需要讲任何道理的吧。可幽州新政刚施行没多长时间,还没长大就要受到外力的冲击,冯道心中不担心是假的。

幽州宪法中规定,卢龙府衙必须保护卢龙地区各城邦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毋庸置疑的,这一仗必须打。可瀛洲和莫州又在瓦桥关的外面,地形地势不好守,倘若让两州民众放弃财产退回到瓦桥关内白沟河边,这种作法又违背宪法。

受罗凡建议影响,卢龙地区的幽州和其他七州,都是不设防城市。城池没有加高加固,城内亦不设驻军,这样做不但军民分开,连军政也是分开的,罗凡说这是避免和平时期军扰民或者军乱政。

罗凡有后世经验,在这时代充当了先知的角色,但冯道有时候确实对这种做法不敢认同,在唐朝,你有多少城邦,就能汇集多少民众生产粮食、规定军户以及供养募得相应的士兵。处事法则简单有效,所需要的不过是:有粮,有兵。如果需要变得更强大,就要掳掠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部队。

哪有对城邦不设防,采取城内不驻军的做法,这简直是自缚手脚。

眼下之急是保护城邦,冯道措辞写了几份凑章,一份向唐廷申请调和,内容里面多是谴责之意,骂宣武无耻,说上次是朱温主动发兵挑衅,攻城战中驱赶民众替军队筑墙搬土,他在战争中死亡,纯属正常之事,现宣武军重来,何故?希望唐廷能念在都是大唐民众的份上,对宣武军进行劝阻。

另外几份分别是写给其他节度重镇的,包括李克用、王建、杨行密、钱鏐、马殷等,信中说宣武、沧州若不遵守城邦和平友好安全条款,妄动兵祸,卢龙会依据展示给各地的城邦安全法,进行处置。

罗凡看冯道急的把书信当成门票,四处免费发放给各路充当看客的节度使们,不由得苦笑,知道他是被沙盘上的局势给吓着了。

李家得知的消息,宣武这次来,是军民凑在一起的十万人,其实真实数字不足十万,是七万多,四舍五入凑了个十字,摆出来吓唬人。倒是刘守光领的两万人,由于距离卢龙近,不用长途供养,因此两万人中,有一万六都是带甲将士,其余四千是后勤。

两军合一起,真实的能作战士兵,不足七万人。幽州方面,守军三千,有一千枪兵和两千弩兵,除此之外还有新调训的八百人游骑兵,也四舍五入一下算,真正能作战部队,是四千人数。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