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曹璇的故事(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消息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大喜,自此更是放下心来,天天沉‘迷’于上林苑中。-- *小说&皇帝得知太皇太后看重卫青,自然欢喜,传诏,赏卫青千金,封为太中大夫,许其在京都长安置办府邸。不久,卫子夫诞下一名公主,皇帝初为人父,喜不自胜,立刻册封子夫为夫人,未央宫上下欢喜之‘色’溢于言表,只有皇后和窦太主母‘女’神‘色’黯淡,心中无限酸楚,皇帝看重卫青,委以重任,卫子夫的身份自然愈加显贵,两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计可施。

卫青是个厚道之人,拿了皇帝的赏赐,少不了给底下的兄弟们一份儿,除了在京城买了处小院,也没有置办田产,剩下的都打算‘交’给了母亲。

卫青全家都来到了京城,卫少儿早已经生下了霍仲儒的儿子,小家伙被取名为去病,已经两岁有余,聪明伶俐,深得众人喜爱。母亲的气‘色’也好了不少,来到京城后时常有贵‘妇’人宴请,母亲也被称作卫媪,以示尊贵。少儿和君孺两位姐姐,突然之间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卫青还是思念阿萌,屡屡拜访公孙弘,谁知公孙弘却避而不见,后来托人回乡,才知道阿萌已经另嫁他人,早已为人妻多年。

卫青痛彻心肺却又无可奈何,暂时也没有心思考虑这些事情。对于平阳公主,卫青感‘激’涕零,却也深知,不可越雷池一步,虽然已经走上了仕途,但和公主的差距依然是天壤之别,更何况,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平阳侯曹寿。

曹寿此时也在长安,体弱多病的他上书恳请皇帝恩准其滞留长安,皇帝不但答应了,还派了几名御医前来为曹寿症治。曹寿之病是幼时积下的,‘药’石并无太大功效,却也不至于致命,所以就这么一直拖着。平阳公主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宫里的,一方面卫子夫需要照顾,另一方面母亲王太后需要她时常出入东宫,以便随时掌握太皇太后的动向。

卫青进宫的时候,她对他的迅速崛起就深信不疑,果然,短短两年之间,卫青已经是朝中重臣,皇帝的亲信了,更难得的是卫青为人、能力也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前途一片灿烂。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见面,只是在卫青探望姐姐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匆匆打个照面。如今两人都是众矢之的,一举一动受人关注,纵有千种情愫也不敢诉说。

曾经年少之时,以为感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付出一切。但青‘春’的‘激’情退去,彼此都明白了什么叫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不得不将那份情感深埋在心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眼见卫青‘春’风得意,朝中世勋世禄的高官自然不将卫青这个奴隶放在眼里,就连参加招贤后闲置在公车署或者待诏金马‘门’的儒生们也故意对这个异军突起的卫青不屑一顾。在他们心目中,一个奴隶,别人再怎么说他有才,也不是圣人‘门’生,走得不是正道,自古嫉贤妒能就是人的天‘性’,有了作为都会招人非议出身,何况时至今日也没见他卫青有什么过人之处。

对于士大夫和书生们的轻视、怠慢,卫青一律不放在心上,相反的,遇到有才学之人,遇到年长之人,卫青总是恭恭敬敬,待之以礼,那怕是有些人神‘色’倨傲,对他嗤之以鼻,他依然能心平气和,待之以礼。

久而久之,有些人有了松动,认为卫青虽然出身微贱,但知书达礼,也可以算是士子,持这种观点的人经常被别人笑话,渐渐的,对卫青等人表达不屑仿佛成了一种风尚,人人借此表明高贵出身,和卫青划开界限。当然,这种情况的背后少不了大长公主的影子。

只有少数几个人例外,魏其侯、武安侯赋闲在家,却时常邀请卫青在家中小酌,而朝堂之上,能对卫青的彬彬有礼作出相同回应的就只有汲黯、东方朔区区几人了。

几人中,汲黯等人是极为正直之人,从不因一个人的出身、地位或职位而改变态度,卫青待之以礼,他们自然还之以礼。东方朔深藏不‘露’,虽然整日以滑稽的面孔示人,实则心怀天下,深不可测。

这些都是表象而已,实际上,大多数世故的士大夫早就已经看明白了,皇帝对于卫青的期望,绝对不是一个中大夫那么简单,而卫青也不会久居人之下,所以‘私’下里,他们也在寻找和卫青沟通的渠道。

这种状况让卫青不知所措有觉得十分可笑,他自小受尽他人的白眼,士大夫阶层对他的态度他可以付之一笑,根本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于他们之中有些人,人前倨傲,人后又可以献媚他实在难以理解。

真正对卫青不满的人可能就要属太史令司马谈了,司马家族世代为史官,家风清正,世代相传,刚正不阿,对于皇帝整日整夜在上林苑中纵马游猎,斗狗饮宴,甚至踩踏庄稼的行为,太史令非常不满,认为这是昏君所为,屡屡对皇帝当面直言劝谏,可惜皇帝年轻,很少听取,恨乌及屋,太史令也开始痛恨皇帝身边的近臣,认为他们没有尽到一个臣子的责任,撺掇皇帝行此不义之事。司马谈的这种看法自然影响到了他的儿子司马迁,因此,司马迁尚且年幼的时候,就对卫青等人形成了偏见。当然,日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