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不悱不发(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就在此时,王太后已经沉不住气了。- *小说&急匆匆的去找馆陶公主,谁知刘嫖狂妄之极,竟然给太后吃了个闭‘门’羹,太后无奈只好有派人请了魏其侯前来,才得见长公主,一番哀求,刘嫖才同意一起去东宫给皇帝说说好话。

东宫,太皇太后寝殿。

王太后和刘嫖吭吭唧唧说明来意,半晌太皇太后才说道:“哀家已经年近八旬,也是黄土埋了大半截的人了,这江山、权势,对于我这样的老太太来说还有什么意义?”王太后不敢言语,大长公主上前抚着老太太的腰背。

老太太继续说道:“你们俩一个是当娘的,一个既是姑姑又是丈母娘,你们心思哀家明白,彘儿那也是我的亲孙子,自小聪慧,先帝屡屡说他天纵英才,老身又怎能不喜欢他呢?只是这小子年轻气盛,行事鲁莽轻率,才当上皇帝就要革新,让为娘很是生气。祖宗传了几十年的大政方针,一个黄口小儿说改就能改吗?老身敲打他,那是怕他误入歧途,成为一个人人唾骂的暴君啊。”

王太后小心地应道:“母后的苦心,孩儿知道,孩儿想彘儿也会理解的。”

太皇太后继续说道:“他理解不理解,不要紧,要紧的是大汉江山。本来就是少年皇帝,谁知这天下有多少人觊觎这皇位,再经他这么一折腾,天下哗然,这么多心怀叵测的人都跳了出来。淮南王刘安献上了这部《鸿烈》,大谈黄老之术,呵呵,他的意思哀家明白,其实这什么学说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天下要稳固。清静无为了这么多年,有些人的心,还是静不下来啊。”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唉,江山辈有新人出。彘儿搞什么招贤,这本是好事儿,招揽了一大批可用之才,老身也是支持的,可是这些人原本是山野之人,从未从政经验,骤然授予权力,难免手忙脚‘乱’、心态失衡,贪污**尚且是小事,如果贪恋权力,以权谋‘私’,残害百姓,那是要动摇国本的。本是人才,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毁了他们,老身明里是打压他们,暗地里把他们都外派去了郡县做个地方小官,实际上这是在培养他们成长,等有一天,这些人历练有成,就可以辅佐咱们的彘儿了,到时候老身眼睛一闭,也可以安心而去了。”

王太后点头称诺。

太皇太后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我为什么要打压彘儿,就是因为这朝中元老勋臣数以千计,多少年来,他们盘根错节,已经牢牢的结为一体,革新,必然要破旧,触及了他们的利益,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这些人不稳,就是大汉基业不稳,破旧立新是势在必行,可决不能‘操’之过急,老身斥责了这个冲动的小子,何尝又不是保护他呢?”

刘嫖捏着太皇太后的肩膀说:“娘,您来这一手我们怎么能看得清呢?呵呵,还以为您真要收拾这小子,这不魏其侯和武安侯也都来了,在殿外候着呢。”

太皇太后:“你这个丫头啊,心眼够多的,叫进来吧!”

窦婴、田玢二人步入殿中,行了大礼,太皇太后赐座。

太皇太后道:“武安侯、魏其侯,你二人是皇上的至亲骨‘肉’,一个人丞相一个太尉原本也是不错的,可老身罢了你们,相比你们也心中颇有怨言吧?”

窦婴、田玢二人赶紧跪倒在地:“太皇太后,微臣哪里敢有”

“呵呵,你二人嘴上不说,难免心中腹诽。今天就给你们机会,有啥话就对我老太太说吧!”

窦婴说:“禀太皇太后,微臣虽赋闲在家,但也听闻朝廷之事,太皇太后前日召见宗亲、诸侯,对河间王刘徳,淮南王刘安大加赞赏,这本也没什么,就怕有人因此不安分,生出非分之念,滋生不臣之心。尤其是河间王刘徳,本就是皇上的同胞兄弟,先帝在时,也是赞誉有加,十分宠爱,现在太皇太后盛赞河间王而申斥皇上,难免河间王心生涟漪而皇帝心灰意冷。”

闻此言,太皇太后正‘色’道:“老身有十三个孙子,这谁做皇帝对老身来说还不都一样吗?只是这大汉社稷传到我们这一代也是希望将来能继往开来,基业长青,彘儿聪慧‘性’强,这才是先帝和老身选他的原因。今天,老身当着你们的面,就给你们‘交’个底,无论是河间王也好,淮南王也罢,他们要是有什么非分之想,那也是一厢情愿的白日梦。”

太皇太后一拍桌子,继续道:“我大汉立国已七十余年,四代帝王奉行清静无、于民休息的国策,如今天下富足,国库充盈,只是内忧外患却如头上利剑高悬,内有豪强,兼并土地,横行乡里,外有匈奴时时侵扰,多少汉家‘女’儿不得不远嫁塞外,这是何等的痛啊,这是何等的耻辱啊,怎样才能一雪前耻,靠的就是后继有人,继往开来。先帝其他十二个儿子,都不是能挑起这付担子的人,只有他刘彻,是我和先帝选中的人。”

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唉!彘儿是个好苗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啊,成日家被哪些儒生围住,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是不会有大作为的。老身是希望他不要拘束任何一家的学说,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招贤革新目的没有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