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汉奸献策(2/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和缴获缓缓回师了。

饥肠辘辘的匈奴人惨不堪言,关键时刻,蛮夷的本‘性’便显‘露’出来了,走投无路又得不到救济的匈奴人自行组队,脱离了右贤王的大部队,开始在自己人的地盘上劫掠。右贤王部的贵族在此役中损失惨重,能约束他们的人不多了,右贤王也无奈,只好任由‘乱’兵胡作非为。

看到抢劫其他部落家族的人能吃饱肚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一时间,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在人类社会中弥漫开来,老弱年幼者,无力反抗者赖以生存的资源被强壮有力者轻易夺走,一旦有反抗者,必定是非死即伤,匈奴人想动物一样践踏人类应有的良知,对同宗同族同根生的同胞举起弯刀,践行者草原狼的法则。

在无数弱者因此送命,无数小部落被毁,无数老者幼儿被杀的情况下,右贤王一部仅保住了小部分青壮年和贵族,整体实力已今非昔比,曾经盛极一时的匈奴大部落就此急剧衰落下来。

卫青此刻正在班师回朝,由于匈奴王庭附近集结了不少兵马,加之左贤王出击了张次公部,卫青也不敢再图谋伊稚斜的单于王庭。

汉军沿原路回师,大军经高阙入朔方,此时正好李蔡、李沮两部也回军了,不出卫青所料,李沮在贺兰山口遭遇了休屠王、浑邪王的人马,由于地形限制双方无法进行大战,互相攻袭之下,各有死伤,在得知李蔡一部也在附近之后,匈奴人悄然退兵。李蔡一部按照卫青的安排扫‘荡’了贺兰山东麓一带的匈奴小部落,歼灭俘获数百人,捣毁了几处简易要塞,缴获了上万头牛羊。两部虽然斩获不多,但在战略上成功牵制了敌人的援兵,也算是有功。

军报到达汉宫时,皇帝正在和公孙弘对弈,卫青领军出征,胜利似乎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令皇帝欣喜万分的是此战斩获颇丰,不论歼敌数,仅俘虏便是一万五千余人,这对匈奴这个强大的敌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皇帝看战报,公孙弘深知为臣之道,放低身子,目光下垂,以表示不敢窥测奏疏。皇帝越看越面有喜‘色’,终于袍袖一挥,兴奋地大声道:“丞相啊,你得恭喜朕啊。”

公孙弘笑意盈盈:“臣恭喜陛下,想必是汉军在北方又打了胜仗吧?”

皇帝:“哈哈,汉军大捷此为一,这其二便是朕的汉军将要有新的大将军了。”

公孙弘心中大惊,武帝一朝至今,汉庭不设大将军一职,朝中丞相便是大权在握,位极人臣,如果册封一位大将军,论战功论才学,那人必然是卫青,以卫青的文韬武略以及外戚身份,日后所掌握的实权势必在丞相之上,彼时,他公孙弘的权势必然受限,不复从前。

虽然如此,公孙弘却还是装作若无其事,说道:“大将军?我汉军自七国之‘乱’后便无此职,如今更是海内升平,册封大将军一职毫无必要,还望陛下三思啊!”

皇帝突然表情严肃起来,道:“丞相此言差矣!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七国之‘乱’,先帝授窦婴大将军一职,是为召集关中豪杰,共平叛逆,如今,朕要册封的大将军,将是三军之帅,诸将之首,统御天下兵马,号令大汉三军。”

公孙弘不敢再言。

皇帝道:“丞相,笔墨伺候,朕要亲拟诏书,册封卫青为大将军。”

公孙弘亲自磨墨,双手捧至御前,皇帝大笔一挥,写就册封诏书。

此时,宦官来报:“陛下,朝中大臣得知北方大捷,前来给陛下贺喜,正在殿外侯旨。”

皇帝:“好,来得正好,朕要昭告天下,普天同庆。来人,给朕换上正装。”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