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2节(4/4)

作者:文美惠/朱雯/施蛰存
交替使用,在西班牙语行中间插入瓜拉尼

悟词句,努力使两种语言在叙述过程中融合起来。”此外,从不同角度描写

同一事件也是罗亚巴斯托斯的常用手法,比如,1912年农民暴动这一事件

就多次出现在前五章之中,但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在第一章里,这次暴动

是这样被提及的:

“最后一支游击队在塞罗科拉打了败仗,马卡里奥是从那场大屠杀中复

活的拉撒路。”这里描写的重点是马卡里奥,但读者会从此处提出问题。第

二章一开始便提起这次暴动:“村里的男人已经不多了,因为那些没有被炸

死或者没有在随之而来的砍头和枪杀中丧主的人,都已飘零于异乡。砖瓦场

已杳无人迹。谁电没有留下来,因为所有的工人都参加了那次暴动。”但是,

这是为俄国人呵列克赛的出场做铺垫的。读者则从这个角度了解了农民暴

动。第三章里,作者再次提起这次暴动:“他正在讲述那次暴动的故事。满

载革命者的列车要完成一次突然袭击的任务。政府军从帕拉瓜里开出一辆装

着弹药的机车,在这个车站把革命军的列车炸毁了。”这一次是由一个庄园

主的口中出的,从而反映了不同阶级的人对暴动的不同看法,第四章里,

从茶园工人的角度提起暴动:“1912年农民起义被镇压之后不久,工业公司

的代理人利用起义者逃亡和居民迁徙的机会,招收了一批又一批的雇工。”

这种多角度描写的手法,由于在不同章节的多次重复,因而可以给读者留下

强烈印象,其艺术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综观人子全书,它的特点可以归

纳成这样一旬话:思想鲜明,形式简练,语言生动。

赵德明

乌拉圭学

胡卡奥内蒂造船厂1981

作者简介胡安卡洛斯奥内蒂1909,乌拉圭著名家。生

干蒙得维的亚。当过记者、编辑,翻译过福克纳和乔伊斯的作品,是“45年

一代”的中坚人物。199年发表第一部井并一举成名。1941年创作

无主之地,获阿根廷罗萨达征奖第二名。191年,标志着奥内蒂风格

已然形戍的为了今宵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后,反响强烈。以布宜

诺靳艾利斯为背景,写“联合军官团”上台前“山雨欲来凤满楼”的压抑气

氛,时序和结构也颇具新意。此后,随着“圣塔玛丽亚”系列的陆续问

世,他在拉丁美洲坛的地位日益提高。系列包括短暂的生命1950、

生离死别1954、无名氏墓志1959、造船厂1961和

收尸倌1964等,被视为拉丁美洲“学爆炸”时期的重要作品。它

们不但是二战后南美社会病态发展的写照,同时也是作者生活感受的外化和

内心世界的袒露,情调有些悲观,时空被高度浓缩,福克纳和乔伊斯的影响

自不待,萨特的印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他作品有多么可怕的地狱

1962、象她那样悲衷196、被窃的未婚妻196、障

碍19等中、长篇和短篇集多种。由于作品多以布宜诺斯艾

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为背景,奥内蒂素有“城市作家”之称。199年获塞万提

斯奖。

内容概要故事发生在南美“圣塔玛丽亚”市。五年前,病魔缠身、一

不名的拉森绰号“收尸值”被市长大人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而

下得不亡命他乡。当时,有人预言他还会回来,而且将重新领导圣塔玛丽亚

市的新潮流。据,拉森曾“作法经营下流生意”穿了是开妓院,把

一个好端端的城市弄得乌烟瘴气。眼下,他真的回来了。故地重游,或喜或

悲,一般人是要大大地感慨一番的。拉森却不然。他回阔别的圣塔玛丽亚只

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报仇雪恨。他先去了该去了地方家滨海旅馆,租

了一个房间,安睡了两宿,第三天一早起来再去做该做的事挨个儿逛酒

吧,以便了解情况,伺机行事。然而,鬼使神差,他见到了船厂老板赫雷米

亚斯彼得鲁斯的独生女儿安赫丽卡伊内斯。她是个妙龄十六的美丽姑娘,

终日足不出户,可惜她母亲神经不大正常,而且不久前患脑溢血溢然死去,

父亲又是个大忙人,很少顾家,撇下安赫丽卡伶仃一人,同女佣何塞菲娜相

依为命。由于安赫丽卡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