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堡垒东南的地形基本上是低洼,其上有个别的丘陵,在个别地段上有树林。
在中华军进攻地带内直接靠近苏军前沿的地方根本没有树林,使中华军不易隐蔽集中。所以,要求中华军很好地构筑进攻出发地域并进行伪装。
由于地下水位高,同时有大量河和水沟,构筑机械化步兵与坦克的出发阵地以及牵引炮兵的发射阵地显得非常困难,装甲车辆与坦克几乎不能越野行驶。
8月份开始,这一带伴随多雨天气,大大降低了地面可通行程度。
为了坦克,炮兵和装甲车辆的行驶,尤其是在中华军的地带内没有通向苏军前沿防御阵地的道路,所以要求紧急构筑军路。
已有的横贯道路,由于多雨的泥泞,装甲车辆和汽车也难以通行,而必须修筑更硬的道路。
中华军应攻占的郊区城镇和堡垒内都有大量的砖石建筑物,苏军在这些建筑物都加以设防。
堡垒南面接近地是开阔的平原,有一些坡度的高地及住宅与工厂建筑物。
接近地上有河,河宽15-20米,水深12-15米,坡度,河床硬。
河岸洼地宽达500多米,为沼泽地,坦克与轮式车辆均不能通行。
在进攻准备时节和进攻的气象条件都对中华军不利。
多雨和云雾限制了中华军航空兵的侦察,甚至限制了对苏军的地面观察。
直到8月日,即进攻的第2天,天气才好转。
苏军情况是近卫第1集团军当前进攻阵地第一道阵地纵深200-1000米,由-4条堑壕组成,堑壕正面有2-4列的铁丝网与绵密雷场。
第二条堑壕在第一条后150-200米处,并与第一条以交通壕相连。
在第一条堑壕纵身1600-1900米处修筑了第三条堑壕,是一条断续堑壕,在该堑壕前有连续的反坦克壕连接各堡垒。
宽度6-10米,纵深15-米。防坦克壕中有一半灌满了水。
在苏军前沿一公里处是5号甲堡垒,它是在正面的一个工事,周围有高达4米的土堤,堤前有深达5米的壕沟。
掩护堡垒正面的壕沟宽度为25米,其他部分宽度10米,壕沟用混凝土浇筑,壕沟后方土堤设有高达2米的铁栅栏。
堡垒的全部设施,包括仓库,侧防暗堡等都是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建筑,这些建筑物墙壁的厚度15-米,顶盖厚1-15米。
此外,全部建筑物都有厚达4米的土层。从堡垒的侧防暗堡和半暗堡可封锁壕沟与堡垒的入口。
沿土堤和堡垒建筑物上方构筑有暴露的机枪座,堡垒守备部队的大部分机枪都布置在此,机枪以密集火力掩护通往堡垒的接近地。
5号甲与附近的5号,6号堡垒保持火力联系。在5号与5号甲堡垒后方,由地域内的一个辅助堡垒掩护,中华军侦察机把它做为一个永备火力点。
5号甲守备部队约1200人。
中华军进攻地带的第三道阵地由条堑壕组成,纵深2公里。
阵地配系包括高低的建筑物支撑点,各主要街道都设置了街垒。
第道阵地掩护要塞中心区,它是沿着环绕土库曼巴希市中心的街道构筑的。
该阵地防御基础是,大片砖石建筑物支撑点和在花园、公园、广场构筑的土木结构防御工事,建筑物内的支撑带内和土木工事之间以堑壕和交通壕相连。
中华军认为尽管苏军要塞防御工事完善,配备齐全,但仍存在缺点。
首先,筑垒地域的堡垒做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已失去意义,只能做为武装力量的掩体。
堡垒顶上的暴露发射点很容易被大口径火炮的火力所压制。
堡垒内的守备部队外部发射点的火力支援,因此被迫隐蔽在堡垒的内部工事内,失去了行动自由,会被进攻部队封锁。
各堡垒的间隙地得不到纵深内步兵火力和炮兵火力的充分保障。
在中华军进攻前,苏军防御前沿上和纵深内大部分堑壕与交通壕都灌满了水,虽可起到一定的阻碍中华军坦克行动作用,但确使苏军无法配置强大的步兵机动部队来掩护堡垒。
据战前侦察,8月12日到8月1日,当面之苏军为要塞第1,2团,作战方面隶属步兵56师。
8月1日夜间起,由第团加强防务。
根据侦察及捕俘供词,苏军要塞步兵1,2,团均由个步兵营编成,每营4个连,包括个步兵连和1个重火器连,每个步兵连约10-180人。
苏军预备队配置在后方,为步兵第56,5师全部。
此外,尚有要塞炮兵第1561,1562团及预备队炮兵第85营。
这样,在中华军进攻地带内,苏军兵力连同预备队共有作战营26个,装备机枪6挺,5反坦克炮29门,81迫击炮160门和100口径以上火炮60门。
而在中华军当面苏军防御阵地也有层,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