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永远的秦人(2/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天下,有德者皆可居之,无论大秦还是大汉都是炎黄子孙,都是读先贤书,说圣人言。若不是有外敌匈奴欺人太甚,世上再无刀兵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荀豹闻言有所感悟:“唉,你卫青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见识,实在让我这老朽之人惭愧啊!是啊,世间多少兴亡事,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大秦若不是穷兵黩武,暴敛横征,也不会落得二世而亡。如今大汉天子仁义,百姓的生活确实要比秦时好。唉,大秦也好,大汉也罢,都是我华夏文明之传承,老朽的觉悟,真还不如卫青这个少年,从今日起必我定不再纠结于此。”

卫青:“伯父大人深明大义,自然是好。大秦、大汉一脉相承,确实不应该有隔阂。”

荀豹:“老朽空度‘春’秋五十载,实在惭愧啊!你说的对,如今我们都是大汉的子民,匈奴才是我们的敌人。你既然感兴趣,我便将秦弩的制法细细说来,有朝一日,你要是有机会,可以按此法制作。草原之上,千里平川,用此物最好不过,要是能杀得几个匈奴,也算是老朽为国效力了,呵呵!”

荀豹凭着自己的记忆,给卫青、荀彘两人细细讲解各种秦弩的制作方法,也顾不得不干净,手指在地面上画出秦弩的样子,卫青看完后依然只是一知半解,许多疑问,荀豹也不能完全解答。怕时间久了忘记,卫青找来白‘色’麻布,荀家正好有‘毛’笔,蘸着木炭头和树胶做成墨,卫青将秦弩的图案一一绘制好收起来。

其实卫青有所不知,秦弩的制作方法并没有失传,只是缺少能工巧匠,无法大规模制造而已。虽然朝廷近几年也非常重视工匠的培养,但依然收效甚微,因为培养一个熟练制作弩箭的工匠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并非寻常人的资质就能胜任,而且就算最终造出了大量的弩,也无法长久使用,因为弩的最关键部位—弩机部分非常容易损坏,一旦弩机不能用了,整张弩就成了废物。每个工匠完成弩箭制造的方法不同,所以造出的弩大同小异,虽然都是一个样子,但实际上部件是不能通用的,高昂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让汉军不得不对弩这种利器敬而远之。

荀豹继续说道:“大秦当年全民皆兵,一旦打起仗来,年轻男子都要从军,虽然上阵杀敌是立功晋爵的好机会,但刀枪无眼,一场仗打下来也是死伤惨重,但是有一种职业,可以避免直面刀枪又能立功受奖,那就是成为兵器制造工匠。那些威力巨大的秦弩,就在一代代秦人手中不断改进、完善,才有了威震天下的秦军弩阵。”

卫青不解:“伯父,现今我大汉人口增长了数倍,国家财力、物力也远非秦时能比,为何反而造不出那么多秦弩?”

荀豹:“呵呵,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秦时对弓弩的制造是有严格的要求,制弓以干、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荀彘顺手拿起一张弓,比划给他看。

“干,包括多种木材和竹材,用以制作弓臂的主体,多层叠合。干材的‘性’能,对弓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干材以柘木为上,次有檍木、柞树等,竹为下。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