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断敌一臂(1/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右贤王的亲兵,部落中最为骁勇善战的勇士是最先清醒过来的,纷纷擎起武器,试图反抗,他们不过区区两千人,平时就宿营在右贤王的王帐周围,此刻,火光中,光着身子大吼大叫,企图整顿士气,稳住阵脚的匈奴汉子,无异于活靶子,公孙敖部立刻开始远远的放箭,但杀伤效果并不理想,卫青生怕夜长梦多,一马当先,亲率数个千人队冲了过去,无序的溃散在理所当然中发生了。-

‘乱’哄哄的匈奴人在卫青面前如同待宰羔羊,汉军一通劈砍刺杀,匈奴人更‘乱’了,互相拥挤践踏,‘乱’成一团,踩死踩伤者甚众,一时半会儿,卫青还冲不到右贤王王帐跟前,这让右贤王看到了一线生机,立刻招呼亲卫,翻身上马,就要逃走。

卫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只有眼睁睁看着数千匈奴挟裹着赤膊的右贤王等匈奴贵族向北逃窜。他们逃走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四周,匈奴人自己的营帐阻挡了他们逃窜的道路,还有无数‘乱’成一团的匈奴人,这时候可没人管你是什么王,人人只顾自己逃命,右贤王逃命心切,大声驱赶面前的子民,甚至拔刀砍向了不让路的人,他的亲卫和身边的重臣纷纷效仿,一时间鲜血飞溅,惨叫声此起彼伏。

公孙敖在外围虽不能完全合围右贤王营地,但还是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包围圈,见右贤王要逃,指挥军士集中弓弩对付他们。箭如飞蝗,铺天盖地而来,右贤王愈加恐慌,纵马踩踏,丝毫不顾忌伤亡,此招果然奏效,在自己人的尸体上,道路突然畅通了不少。

见右贤王要逃跑,其他匈奴人的斗志可想而知,自认为还算强悍的匈奴人纷纷寻找马匹,向突围逃走。

此地是右贤王部的王帐所在地,集中了不下五万兵马和牧民,卫青知道,想要凭三万人全歼五万敌人不现实,尤其是在草原上,无遮无挡,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有漏网之鱼也完全不在意,但是如果让右贤王溜了,将是天大的遗憾。

右贤王的盘算似乎就要实现了,他在子民的尸骨上踏出了一条逃窜的道路。卫青看得心急如焚,此时,月亮钻出了云层,月影之下,可以隐约见到朦胧的山势,卫青心生一计,勒马后退了几步,传令:“亲卫队撤出战斗,随我来!”,一个担任车骑将军亲卫的千人队依令撤出战斗,卫青调转马头,往后方跑去,众军有些不解,可是军令不容置疑。

卫青的意图很快显现,他脱离了两军胶着的状态,领军完全绕过匈奴营地,扑向了东北方向的一个山头。此时,右贤王已经逃离了大营,身边还有将近两千人,大部分衣衫不整,就是右贤王自己,也是**着上身,说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卫青率亲卫千人队冲向山头,虽说是小草坡,马匹依然爬得很吃力,气喘如牛,卫青全然不顾,继续打马催促加速,汉军如法炮制,胯下军马气喘吁吁,口吐白沫,甚至有数十匹已经倒地。

卫青也心疼战马啊,可是战机稍纵即逝,他只好咬牙坚持。汉军艰难登上山头,立刻就明白了将军的意思,这里居高临下,而艰难逃出重围的右贤王想要远遁,这里是必经之地,不用我去下令,汉军一个个下马,手中的弓箭满弦,高高举起,以使落点对准敌人。

一支支利箭呈抛物线状下落,第一批命中敌人的数目并不理想,汉军很快调整,随后的几轮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匈奴人纷纷中箭,但落马者甚少,草原民族显示出了高超的骑术,饶是如此,受伤者还是慢了下来,逐渐的,右贤王逃窜的队伍分成了两部分,紧紧跟随护着右贤王的只有数百人,他们毫发无损。

眼见敌人脱离的弓箭的攻击范围,卫青下令:“全军上马追击。”

爬坡时候的艰难成就了如今下坡时的轻松,并不陡峭的草坡让战马冲锋起来很容易,和敌人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不少,这个时候,敌人那边有了变化,数百名打头的骑士依然速度不减,往前直冲,但是拖后的这千把人却脱离了队伍,转向另一个方向,逃遁的队伍分成了两队。

原来右贤王眼见卫青亲率骑兵紧追不舍,早已吓得六神无主,身边的将军提醒他,才想出了这么一招,数百人护着他先逃命,甩下已经无法全速前进的千余人,用以牵制追兵。

用以吸引追兵的这些人自然不情愿和汉军硬碰硬,无奈王命难违,只好慢下来,却又改变了方向,想引开汉军。

卫青见状,脑海中迅速推演了一遍:“如果追击右贤王,匈奴后队势必从后方袭击我军,胜负难料,如果追击后队,又会让右贤王从容而逃,分兵两处又无全胜把握,当下中军正在鏖战,主将远离主战场,是为不妥。”遂当机立断,传令收队回军。

右贤王营地,被围的匈奴人逐渐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他们也在估算着当前的形势,汉军突然出现,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时半会也无法‘摸’清汉军的人数,他们的首领右贤王逃走,让大多数人也产生了逃命的打算,也有人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勇气,举起手投降。汉军按部就班攻入敌营,但凡有反抗者,一律‘射’杀之,举手投降者则就地捆绑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