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李广兵败(2/2)

作者:某某某某某网友
边的旗手不断根据他的指示挥舞大旗氅,三军很快变换阵型,木盾在前,遮挡箭支,紧随其后的是长戟手。长戟直直升出,意图杀伤冲锋的匈奴人。

可惜的是,匈奴人并没有冲阵,他们很快拨马从汉军军阵的两旁冲了过去,当然,匈奴骑兵少不了左右开弓,‘射’杀汉军,汉军成片的倒下,毫无还手之力。

此时的汉军,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任由‘射’杀。李广见情形危机,下令全军冲锋,试图和匈奴人短兵相接,抵消他们骑‘射’的优势。

汉军撇下沉重的木盾,或端着长戟,或拔出刀剑,冲向了匈奴人。匈奴人的弓箭并不停歇,依然在不断杀伤汉军,汉军被死亡的恐惧所驱动,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拼尽全力冲向敌人,无奈汉军的长戟也好,刀剑也罢,和弓箭相比都相形见绌,就是有侥幸冲到敌人面前的,也很快被匈奴弯刀砍落马下。

长戟虽然占据长度上的优势,但同时,长度也是它的劣势所在,长戟不够灵活,习惯了马背的匈奴骑兵很轻松的就能侧身躲过长戟的直刺,汉军来不及用戟上的小枝钩划,匈奴弯刀已经顺着戟杆劈砍下来,根本无法阻挡。

使用刀剑的汉军还能和匈奴人过几招,刀剑往来之间,汉军骑术不‘精’的软肋暴‘露’无遗,匈奴弯刀神出鬼没,靠的就是匈奴骑兵的‘精’湛骑艺,他们如同牢牢粘在马背上一般,非但能用力劈砍,还能左右闪避。

两军实力悬殊至此,而且人数上匈奴也占绝对优势,战果可想而知。

汉军中,只有李广及几个校尉能持硬弓和敌人对‘射’。李广箭无虚发,敌人纷纷落马,身边的人连声叫好。可惜,这股力量实在太小,很快淹没在两军‘混’战之中。李广拔出宝剑,准备近身‘肉’搏,此时,汉军已经溃不成军,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李广见大势已去,吩咐紧跟在身边的儿子李敢:“战事不利,我儿速速撤退。”

李敢血气方刚,不愿独自偷生:“父亲速退,儿来断后。”

李广大声喝道:“败局已定,为父身为主将,理应以死报国,儿收拢残部,也算是为国立功。”

李敢还要说话,李广已经挥剑砍过来,李广:“为父兵败,国法难容,我李家血脉,要你延续,切不可意气用事,快快撤退!”

李敢无奈,含泪拨马向南而去,众校尉亦各自领兵跟过来,拼死护着李敢,杀出重围,死者无数。

草原上毫无遮拦,骑兵四处逃散很难何为,匈奴人也不计较这几个漏网之鱼,放他们仓皇逃走,转而围攻汉军主将。

兵败如山倒,此言不虚。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一万汉军骑兵死伤者十之**,只有李广还在坚持战斗,他的身边都是那些生死相随的老部下。匈奴骑兵里里外外几层,将李广围在中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广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圈子也越来越小。

李广满身鲜血,长剑犹自挥舞不止,胯下战马声嘶力竭,发出阵阵悲鸣声,马身上也是一片赤红,厚厚的血痂分不清是伤痕还是血迹。

盛名之下无虚士,李广之勇果然超然绝伦,仅剩下一人站立却依然能杀敌,数十名敌人难以近身,只好从四面偷袭他胯下的战马,战马很快倒地,将李广摔了下来。

这时候,匈奴人突然停住了,包围圈让出了一条通道,原来是匈奴左谷蠡王伊稚斜领着几名将领前来。作为多年来的老对手,匈奴人虽然不熟知李广容貌,但眼前这个威猛如天神的壮汉不是飞将军又是谁呢?

伊稚斜能说汉话:“李将军,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又何必苦苦挣扎呢?弃剑投降吧!”

李广惨然一笑,说道:“我李广乃大汉堂堂的骁骑将军,岂能受尔等蛮夷之辱?”说着,手中利剑便要抹向脖颈。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