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0章 健全机构(1/2)

作者:西门龙头1
道朔也说:“世人皆知,君上为天命霸星下凡,周武王再世,若君上僭越称大王,以其威严,乃鄀、邓、鄾诸邻国必率服也。”

薳章补充说:“我楚已与随国盟会,随国当服也。”想了想又说,“若随国服,汉阳诸姬姓诸国皆服也。汉阳诸姬服,其他邻国岂有不服之理乎?”

公子屈瑕、斗祈、屈重等人也先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致拥护楚君通称王。

关于称王之事,大家纷纷赞同,并很快便达成了共识: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让天下刮目相看,气死周桓王。

楚君通趁热打铁,即时召开了相关会议,商议称王的准备事宜。

首先讨论的是国都问题。

若楚君通称王,那楚国便就是堂堂的王国了。作为王国,必须有一个很正式的国都。

许多人一直认为,楚国最初的国都在丹阳,以后迁至郢都,其实不然。

楚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说国家,但和部落差不多。

不像中原诸国,国家不仅有国君,还有百官之首宰相,还有军事总管司马,还有上卿、大夫什么的。

而楚国只有国君一人当家,没有辅佐国君的官员,所以,人们常说楚国无大夫。

由于楚国的国家机器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机构,也无有威慑力的法律,什么事情都由国君一人说了算。

因此,楚国在很长时间里,对国都还没有形成概念。

国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搬一次家,就筑庙宇,筑城墙,修建一座城邑。

这座城邑,只能说是国君的居住之地,没有明确规定说是楚国的国都。

现在,楚君通要称王了,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

斗伯比说:“免邑和疆浧可做我楚国之国都,而我楚不与中国之号谥,其名称必与其有异也。周天下之城皆称邑,我楚国必与之相异也。”

楚君通点头说:“然,寡人僭号为王,不与中原诸国相同也。”想了想问,“城不称邑,称何为妙哉?”

大家都赞同楚国国都要与周天下的城邑有区别,可都想不出可以替代的叫法来。

喜欢蹭会的公子子元自然不会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他见没人吭声,自己却有了想法。

他提议说:“庶民称免邑、疆浧二地皆为疆浧,以愚之见,浧与邑音同,且字非同也,我楚国之国都称疆浧即可也。”

道朔不同意,立即说:“不可!浧,泥也。以浧代邑,不吉也。”

“有之。”斗伯比听了公子子元的提议,立即来了灵感,看大家都很期待,等着他往下说,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停下了。看楚君通很着急,便说,“以臣之见,用一字妙哉!”

众人纷纷问:“何字?”

楚君通看着斗伯比,也问:“何字为妙?”

斗伯比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比划了几下。

大家没看出来,仍然懵圈。

斗伯比又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比划了几下说:“郢。”看了看楚君通的表情又说,“郢与浧音同,又与邑音同,疆浧可称疆郢,免邑亦可称免郢,可一都二名也。”

见大家一时沉默,公子子元高兴地说:“妙哉,妙哉,以疆郢为我楚国国都之名妙哉!”

楚君通以为公子子元不懂,没听出什么门道,跟着瞎起哄,便正色地问公子子元道:“你知其义乎?”

蓫蒇和芃准备好会场,便留下来开会。

蓫蒇明白了斗伯比提出以“郢”字代替中原诸国的“邑”的意义。他没有说出来,只是看着公子子元。

公子子元收住笑容,想了想说:“君父,‘郢’之字,从呈,从邑,呈亦声。呈者,何义?王者所在也。邑者,城也。呈邑者,可为王之都之义也。君父将为王,以郢为王都,正合其意也。吾言其妙,因疆郢之郢,与洛邑之邑,音同而字异也。”

蓫蒇觉得公子子元说得对,就跟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辙。

斗伯比看楚君通看着自己,便点点头说:“然。疆郢者,吾楚王国之国都也。”.ξgyuxt.e

楚君通见大家都赞同,他笑着说:“疆郢,楚王国之都,妙哉!”想了想又说,“自此,凡吾楚国之国都皆称郢,与周之洛邑异也。”

此是楚国首次以国都为郢,即疆郢,疆与郊音相近,后来的文献《左传》、《史记》称之为郊郢,是用字的不同。

由此可见,此“郢”源于浧,后来楚国的国都为郢,始于疆(郊)郢也。

国都的事情定夺了,接着商议楚王国的管理层和制度问题。

楚国立国已经三百余年,一直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

虽然从楚君通时代开始有了大的改变,比如设县,启用斗伯比、斗廉、公子屈瑕、道朔、薳章、斗祈、屈重等人辅助军事、外交等国事,但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军事外交,赋税度支等均不健全。

楚君通当然看到了这些问题,他要改变这一状态。

他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