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18章 归途1(1/2)

作者:待客君
随后的几天里,胶东局势一如往常的平静。

虽然招远城及玲珑金矿上空屡次有鬼子战机出没侦察,还猖獗的向着城内投下了十多枚炸弹,炸毁了一些仓库和建筑 ,但等到防空营突然开火,以密集防空火力连续打下几架飞机后,鬼子反而偃旗息鼓,再也没有了动静。

部队继续等了两日,仍然没有等来敌人。

等到情报员发现,龙口、烟台等地鬼子不仅没有准备集结作战,反而开始在城内外大规模构筑工事,甚至在居民区内建设碉堡后,独立支队参谋部便确认了鬼子的想法。

显然,冈村宁次已经确认收复县城的部队是独立支队,再一次的忍了下来。

老鬼子并没有现在与独立支队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心思,因而参照北平等地的防御模式,着手准备加强城市防御,同时以民居为掩护,尽可能削弱独立支队的火力发挥,增加独立支队的攻坚伤亡。

考虑到鬼子如今部队部署仍然分散,且这样规模的工事建设工期不短,参谋部判断,鬼子短时间内必然不会再来。

于是,又过了几天,也就是民国31年10月28日夜间,张云带着野战2团、防空营以及特务营部队踏上了回返太行山的行程。

……………………

明亮皎洁的月色下,坑坑洼洼的平原道路上。

200余辆卡车和七八辆吉普车排成长长的队列,正在道路中间不疾不徐的行进着。

坐在其中一辆吉普车后座上的张云,此时正借助着皎洁月光,打量着外边的田野。

相比部队赶赴胶东时路边不见边际的玉米地、麦田和菜田,此时这片区域刚刚完成了秋收,整个田野中显得空荡一片。

‘果然,山东大部分平原地区和河北平原一样,一旦秋收之后,青纱帐消失,部队就会难以隐藏踪迹。’

张云看着光秃秃的田野,感叹着河北山东等地平原八路军一路发展的不易。

扎根山区发展的八路军,最大的问题是物资匮乏,兵源不足,部队发展上限不高。

山区之中,地薄人稀,养兵困难,但相对来说,部队可以挪移机动的范围较大,与鬼子周旋也相对容易,还能打出经典的伏击战斗。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物资补给较为方便,部队发展潜力巨大。

但看似广阔的平原地区,入冬之后却又空荡无遮,难以隐藏大规模的部队。

占据制空权优势的鬼子很容易发现部队踪迹并发起精准的扫荡,平原部队不得不频繁与鬼子极限拉扯。

哪怕是后期建立了地道等掩体,以及创造出了翻边战术等反扫荡技巧,但仍然难以避免与鬼子的遭遇混战。

毫不夸张的说,平原部队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极大的代价。每一个能从平原拉起队伍的将领,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和极佳的运气;每一支能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平原部队,都经历过残酷的牺牲。

东三省地区,虽然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但由于其主要城市、工业区、矿区等都都在东北平原上,部队反攻之时恐怕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考虑到如今鬼子已经在东北实行归屯并户以及保甲制度,部队在反攻初期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掩护。如果不能有效取得制空权,不能全面占据优势,反攻东北只怕也会遇到很大困难。

因此,反攻东北的作战,必须要摧枯拉朽,迅速歼灭鬼子主力,摧毁鬼子在整个辽宁省的统治,还要打出磅礴气势,让百姓树立必胜的信心……

张云对比着平原八路军发展的经验,琢磨着反攻后的作战要点。

正在琢磨着,坐在旁边的大宝对着张云劝道:“司令,别看了,稍微眯一会儿吧。今天白天你就一直在忙碌,都没好好休息。”

张云嗯了一声,随即有些疲惫的揉了揉脸庞。

此次部队赶赴栖霞,前后运来了大批的弹药,但由于作战不多,大都堆积在了栖霞县山区之中。

撤离之前,按照原定计划,他们除了给栖霞县民兵们留下了足够的弹药外,还给胶东地区兄弟部队留下了460万发子弹、20余万发迫击炮山炮炮弹。

此外,考虑到鬼子可能还会侦察轰炸招远及玲珑金矿,他们还额外留下十多门防空炮、2万余发防空炮弹以及近6万吨粮食。

张司令如此的大手笔,顿时就让胶东部队将领们“惊为天人”,获得了众人的极大感激。

临行之时,这些老大哥们专门拉着张云吃了一顿大酒。

结果,就因为这,坏事了。

由于这笔弹药太多,胶东部队不敢私自留下,专门报给了上级。但许是喝多了,也许是嘚瑟,但老哥哥们还专门向其他军分区的司令们显摆了一番。

然后,张司令的车队就突然变成了“香馍馍”,走到哪都有各个根据地的将领们接待,非拉着张云喝酒“哭穷”,就希望张云“援援手”,帮他们争取一些物资。

嗯,这些将领们也已经知道反攻东北之事,虽然总部这段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