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落后的传承方式(1/2)

作者:欲望如雨
太史令压抑着怒火,大声道:“臣听闻儒家在九江用一斤黄金一斤典籍的价格收集各类书籍,其中最多的就是各个诸侯国的国史,甚至还打算编修夏、商、周全史,臣乃史家,想要前往九江郡一行,看看儒家是如何编修国史的!”

“啊,史家!”赵文看向气的胡子都一颤一颤的太史令,不由尴尬的一笑,他记忆之中修史好像一直是儒家的事情,居然忘记了这个时代还有史家存在。

不过依然带着疑惑问道:“史家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否编修出一部国史出来?”

太史令脸上顿时尴尬,史家是诸子百家之中传承最少的,可以说向来只在父子之间相传,就算是如今接收了六国史官,也不过只有十余人,其中有些这些年还传承断绝,想要将夏商周国史和八百诸侯国史编修出来,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民间应该还有史官传承,太史令可让内阁代为寻找,如果史家能够有一百人,朕可下令将九江郡收集的所有史料全部送过来!”

现在赵文已经想起来,史家可不只是修史,而且还是世袭的太史令,甚至史馆之中的位置也是世代相传。

想到历史上还真没有听说过史家编撰出什么典籍出来,赵文看向太史令的神情逐渐冷淡:“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做到,朕可让儒家抽调弟子帮助史家整理各地的史书!”

“诺!”太史令一脸的通红,他心中已经明白,如果无法短时间内有足够的人手编撰史书,大秦以后修史就与史家没有任何关系了。

“内阁可以帮着跟以前接收的其余各国的史官问一下,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将史家传承扩散开来,多教导几个弟子!”

在赵文看来,史家还要留存下来的,毕竟修史是一件极为专业的事情,而且将来儒家修史之中出的笑话可不少,既然史家自己不愿意增加人数,自己就逼迫他增加。

诸子百家现在还存世的不过十余家,其它的早已经消散在历史之中,在传承被儒家吞并还是扩散面前,他就不相信太史令会继续守着旧规矩。

“诺!”王绾上前应了一声,看向太史令的眼神之中已经带出几分鄙视,一代只传一人,将国家修史之事垄断为家族中的世袭,诸子百家之中可只有一个史家是这么干的。

看到史家,赵文就想起了诸子百家中的其余几家,好像除了墨家一直被排斥之外,都是不大喜欢招收弟子。

道家由黄老治国后面成了一门信仰,名字也从道家变为道门,虽然与道家几次造反有关,但弟子太少到最后无法传承却绝对是最大的原因。

“朕在九江建造了九江书院,教导儒法典籍,还会在秦都建立同样的书院,以扩大学习儒法的弟子人数,内阁可以代朕问一下诸子百家,愿不愿意在秦都建立书院,将自家的传承扩散开来!”

“将来大秦需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只靠他们自己慢慢传承,朕甚至担心,过些年诸子百家在大秦就只剩下一个名字了!”

“如果他们愿意,建书院的钱朕来出!”

殿中所有大臣同时抬头看向上方,有一些人脸上已经明显带出喜色。

扩大诸子百家的传承,如今在大秦朝堂文官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法自然不愿,不过现在皇帝已经说了出来,却也不是他们能够拒绝的,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息这些人的好运气。

对于赵文来说,大秦所有书院以后的基础知识就学习儒法典籍,但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可以扩散自己的知识面了。

诸子百家这么多年传承下来,肯定有可取之处。

比如墨家,将其中一些偏激的思想取掉,自己带回来的物理和化学之类的知识,甚至还有自然科学知识,完全能够由墨家来学习。

至于道家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后面变成了道门,让老子和庄子从思想家变成了宗教人物,但赵文也不会忘记,黄老之学治国,可是同样辉煌过。

做为一门学说,这些宝贵的知识都是无价的瑰宝,绝不应该在自己手中没落下去!

自到九江之后,他就在想办法增加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数量,一直到现在,进入朝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居然是他从大明时期带来的书生。

做为一个现代人,赵文自然想过让内阁编制一个计划,然后依照计划来有条不紊的推行。

可现实却是他穿过来快一年了,依然还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口,更不知道有多少田地,甚至他连到底有多少官员,这些官员都是多大年纪都一无所知。

一脸淡然的轻步向着皇宫之外走去,今日这一次朝会,不但压了所有的军功贵族,就连许多文官恐怕都会对自己有意见。

儒法两家好不容易才将许多人压制下去,但自己建立书院之事,等于是让这些人这些年做了白功。

不过赵文就是想要告诉这个时代所有的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