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八四章 雄霸天下(大结局)(1/3)

作者:九祯
大明帝国的崛起,令世人瞩目,欧洲开始掀起了留学大明的浪潮,源自起点城的自然科学知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在这些留学生当中,有许多是欧洲国家刻意选拔出来的精英,他们意图学到大明最尖端的军事和科技。

但是可惜,大明专业的技术类学校,只招通过统一考试录取的本国公民,而且欧洲与大明,尤其是原起点城地区的教育断层很大,所以欧洲人的求学之路困难重重。

安定了西北,王越将目光转移到了国内,经过了十几年的布局和发展,大明的工农业进展进入了加速期。

据大明帝国中央政府在一六五零年底的统计:

发展最快的是电力行业,大明的发电机装总量已由一六三八年的六十万千瓦,飙升至一千五百多万千瓦,接近后世我国一九七二年的装机总量。

大明机动车产量已由一六三八年的年产两百台三轮车,激增至年产十万台各型车辆。

机动车产量的不断上升,有力地拉动了周边产业。

大明的钢铁产量已由一六三八年的年产五十万吨,激增至年产一千万多万吨,接近于后世我国一九五三年。

大明石油产量已由一六三七年的年产五十万吨,激增至一千五百万吨。

机床产量由一六三八年的年产三百台,激增至年产十五万台。

内燃机产量由一六三八年的年产三百多台,激增至年产二十万台。

虽然大明跨越了蒸汽机,进入了电力和内燃机时代,但全国仍然有近五六万台蒸汽机应用在纺织,面粉加工和其他民用产业。

一六三九年十月,起点城汽车制造厂成功仿制了第一台东方红内燃机车,到一六五零年,大明机车产量已达三千多台。

收音机产量也由一六三七年的年组装五千台部,到现在的年自产五万台部。

电报机也已实现了自产,电报局已深入到县一级行政单位。

到一六五零年,大明的有线电话网络已通达各省首府。

一六三八年底,至一六三九年新年之际,起点城电视台实现了首映,闭路电视开始进入民众视野。

到一六五零年,京津地区、沪宁沿线部分城市的大部分富裕人家已经有了电视。

一六四七年,起点城通讯器材公司成功仿制出了显像管,至今年,彩色电视机的自产量已达年产三千多台。

交通方面:大明境内已建成两横三纵的铁路网络,铁路里程已达一万八千多公里,总里程大约相当于后世抗日战争结束时期。

至一六五零年,大明境内的公路里程已达十二万公里,其中省级公路三万余公里,总通车里程约相当于后世我国一九三六年。

一六四三年,起点城航空设计研制中心试飞第一架双翼螺旋桨固定翼飞机获得成功,起点城飞机制造开始起步。

至一六五零年,起点城飞机制造厂已生产了两千多架固定翼飞机,其中最先进的当属铝合金蒙皮的单翼螺旋桨飞机,其技术类似于后世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波音247。

起点城产的固定翼飞机目前还没有投入军用和民用,它们主要用于农药喷洒、飞行训练和飞行俱乐部。

当前,起点城民航载体仍然是飞艇,至一六五零年,共计有三千多艘飞艇往返于全国大部分省市和交通不发达地区。

按照一六五零年的五年规划,大明帝国建设部的目标是在一六五五年将公路延伸至全国所有的县一级行政单位,以及大部分乡镇。

五年计划有几项大型工程:

一,由北京出发途过乌鲁木齐,直达哈萨克突厥斯坦市的公路。

另一条由北京出发途径敖尔告(今乌兰巴托市),直达乌拉尔山南部的新州市(今叶卡捷琳堡)。

二,兰州至乌鲁木齐,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至敖尔告铁路。

三,太平洋海底通信电缆。

由江南地区起始的土改,在解决了国内动荡后,被推向全国。

全国的土改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

已完成土改工作的省份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湖南、湖北、四川、山西(一六四八年,大明帝国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北直隶、南直隶和湖广,分解为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五省三市)。

王越没有食言,除在动乱中被镇压的地主士绅,土改仍按《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细则》对地主们进行了补偿,这也是土改不可能一挥而就的主要原因。

地主们失去了土地,得到了部分债券和企业股份,他们只好转向实业。

据大明帝国中央政府工商总局统计,全国民营企业已由一六四五年的一万多家,仅用了五年就激增至二百多万家,其中尤以江浙沪和京津地区最为活跃。

一六四六年三月,大明实施了军事改革,全国被分为八个军区。

原天策军六个师被改编为帝国近卫师,总兵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