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9章 文斌是个小文豪(1/2)

作者:路飞爱吃肉
就在田田和张贤正赚钱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那边的小胖子文斌也没给自家爹娘拖后腿,每天下了学堂之后,文斌就帮着自家娘亲看着小文轩,顺便教自己的小弟弟认字。每天晚上还给自己的小弟弟讲睡前故事,哄自己的小弟弟睡觉。看着这么听话的两个大宝贝,田田就算是做再多的活也从不感觉到累。有这么两个好儿子,田田的心里真的是欣慰极了。

不过能让那么淘气倔强的小文斌听话,也真的是得经过一些事情。小文斌之所以这么听话,那是因为这娃娃受了点小刺激,所以这一下子就变成熟了,就跟长大了一样,变得十分的听话。虽说小文斌已经上学堂了,但是还是贪玩,经常玩玩就忘记了完成先生的布置的任务。开始先生只是训诫一下,但是由于这孩子屡教不改,于是这小文斌被先生当众打了一次手板之后,就一改以往贪玩的性子,每天下了学堂就开始发奋的读书,田田看在眼里,着实是心疼自家的宝贝儿子。不过也能理解文斌的心情,毕竟自家娃娃也大了,也有自尊心了,被先生当众打了手板,确实是挺伤自尊心的,田田知道这个时候的安慰,只会让文斌更加的伤自尊,所以田田就只好想办法安抚自家的宝贝了。

田田本来送小文斌去学堂也并不是想让小文斌进入仕途,田田只是想让自家的孩子多识些字,学会修身养性,了解知道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等到他们足够的了解世界之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自家的娃娃们也能开开心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但是先生教训得也并没错,确实是小文斌犯错在先,田田不能因为先生当众打了自家的儿子就去找先生理论,所以这边田田就只能给自家的宝贝做思想工作了。不过这小文斌也是随了张贤的牛脾气,这钻进了牛角尖就出不来了,田田可不想自家的宝贝儿子从一个活泼少年变成一个书呆子,于是田田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解决小文斌所面临的问题。

这个好办法就是“写日记”。小文斌就是因为玩着玩着就把先生布置的任务忘记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小文斌把先生布置的任务记在本子上,每天晚饭之后看一眼自己的“日记本”,不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了嘛。

自打有了这个办法之后,小文斌就再也没有忘记过先生布置的任务了,不过每次小文斌也是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后才去找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不过自打小文斌有了日记本这种东西之后,再加上自家娘亲也告诉他,可以把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写下来之后,小文斌就彻底的爱上了这个叫日记本的东西。每天小文斌就像是进行一种仪式一样,每天晚饭后就拿出日记本把自己一天的事情全都记录下来。

最开始的时候,小文斌只是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一下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和一些感想,后来小文斌因为天天要给弟弟讲故事,有的时候故事讲重复了,小文轩就要求他再讲一个,最后小文斌把自己听过的故事就全都写在了本子上,就这样,按着顺序每天给自家小弟弟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后来自己知道的故事讲得差不多了,小文斌就开始自己编故事,小文轩对于自家哥哥编的故事十分的捧场,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让小文轩听完很是兴奋,经常嚷着让哥哥再讲一个。

因为自家弟弟的肯定和捧场,小文斌这个写作积极性是相当的高了,小文斌每天从学堂回来之后就坐在自己的小书桌旁写故事,直到晚饭时间才能歇一下。吃过晚饭后,小文斌就再次跑到书桌旁写故事,田田本想阻拦一下,但是又实在不想打消自家娃娃的积极性,所以田田就只好把文斌屋子里的油灯弄得更亮一些,以免伤了小孩子的眼睛。

就这样连续了好几个月,小文斌一直都痴迷于故事创作中,写故事的本子都已经写了十多本了,田田和张贤在晚上的时候也经常能听见文斌给小文轩讲的故事,不得不说,这么小的孩子就能编出那么有逻辑的故事,实在是让人惊叹小文斌的天赋,而且田田也看过文斌写的故事集,虽说文笔幼稚了些,但是故事情节写的还是很清晰,让人看过之后,也是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不过后来田田害怕自家的大宝贝过度痴迷写书,再写成书呆子了,于是跟文斌有了一个约定,约定每天太阳下山后就不可以再看书写字了,否则的话就不给他做好吃的了,最后吃货小文斌还是在美食的面前妥协了,老老实实的按照自家娘亲的要求去做。但是因为冬天太冷,学堂放了假,所以这小文斌在放假之后就一直窝在家里继续创作。倒也是过足了写作的瘾。

今年的冬天张贤这一大家子是在镇上过的,毕竟还有生意要忙,直到大年三十头一天,张贤一家四口才回到了狼山村过年,张母和孙慧慧得知田田一家子要回来的日子之后,提前半个月就给张贤家烧上炕了,所以等张贤一家子回到自己久违的家里之后,一点都没感觉到寒冷,反而要比镇上的家还要温暖几分。

田田和两个娃娃自打去了镇上之后就没回过狼山村,倒是张贤在农忙的时候回来过几趟,所以这田田和两个娃娃回来之后,看到自己熟悉的小家,均是感慨颇深,虽说只是离开了不到一年,但是看到熟悉的家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