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晋,世家小姐高贵自由;而婢女却连猪狗都不如,没有任何地位,两者严格区分,不可逾越。
就像世族人才与寒族的人才的关系一般。
这年代就算有科举,所举之人也会多是世族,因为只有世族才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才有充足的藏书,才有良好的教育。而小家寒门若想出人头地,却是十分艰苦,当时有天赋的寒门子弟不是寄人篱下借书借读,便是艰苦的月下霜读、习字地上(此时纸张已经普及了),但毕竟寒门子弟众多,所以也不乏出色之人,只是这些极为出色之人成名以后却多通过联姻等融于世族,而保持清高不屑于世族的却是少之又少。
这对整个大晋绝不是什么好事,世族不容寒族,寒族无地出头,世寒两族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他们的矛盾势必会日益激烈,从而危及到国家政局。
但对司马鸷来说,这却是千载难逢的可供利用的机会。他早就苦于幕僚智囊文员的不足,整个幕僚团也只有卫熙一人可堪大用。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虽然他对卫熙信任有佳,但他从不愿意把自己身家性命交与人手!最信任的人也不行!
司马鸷早就有了扩充幕僚团的愿望,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没有借口,他可不是皇帝,若平白无故的开招贤馆,肯定会招来更大的忌讳,他会因此失去更多,所谓得不偿失就是如此。
可现在不同了,他终于想到名目了!
十一月,司马鸷上书奏请朝廷,让自己负责编撰《三国史》,魏、吴、蜀三国是大晋的前身,理应客观系统的描述评价,以达到以史鉴今的作用。
若是太平盛世,悠闲的皇子王爷组织编编史书,那就再正常不过的了。可现在司马鸷领关中数州,身兼大都督、大将军之职,负责平定蜀地叛乱,却是在全国四处混乱的时候提出要求,要亲自组织编撰史书,这就显的无比诡异了。
“你们怎么看这事?”皇帝面无表情的在书房里站了起来,双手摆在后腰,在书房那里面跺起步子来,一边想着什么一边说道。
“赎臣直言,老臣想,雍王殿下尚未开府,故而想以编书来招募扩充文员。”卫国公这会儿又做了次出头鸟,首先说道。
见皇帝微微点头,他就更有信心了,又道:“此法虽妙,可是世族人才大多不屑于在雍王殿下手底下作个小文官,或是主动请缨入幕雍王,故而雍王殿下只可能招到些不得志的小士族和一些寒族子弟,很难招募到有大才之人。此法针对寒族,想必又是那个寒族女参军所想。一介亲王却受制于一个寒族女子,难道他不知道贵贱之分,不知道吕后与贾后乱政之事吗!?”
卫国公的话里充满了对寒族的歧视,和表示他不相信雍王能够招到真正的人才。更对女子乱政表示警惕...
卫国公说的两条正是大晋上层贵族的一般舆论看法,时刻歧视和时刻打击寒族是世家贵族们的固有使命。
但同时卫国公所说的这两条也正好彻底触动了陶侃陶相公,他出身贫寒,通过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介小吏慢慢爬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终于做到了相当于国家宰相的大官,是个典型的发迹寒族士人。而陶侃听到卫国公所举女人乱政的例子,仿佛被针对扎了一样,自己的宝贝女儿平日最喜欢参与到老爹的工作里面了!可她明明是因为孝顺啊!哪是什么擅权?
卫国公的这两点攻击,让他如何能忍受的了?可皇帝竟然还点头认同了,并认为雍王确实不足为患,反而能够安全的帮朝廷镇守一方,朝廷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付司马越方面...陶侃顿时觉得万分委屈,他刚想像平常一般的反驳卫国公,又想起了女儿帮雍王传达的善意,这才忍住了这口气,保持沉默...
......
“朝廷果然放过了王爷,王爷英明!”卫熙这次倒是诚心的佩服司马鸷想出两全齐美的妙计。
“呵呵,本王哪有那么厉害。凑巧罢了,更重要的是你的辅助啊!”司马鸷暗道,这次他又盗版唐太宗李世民当秦王时候的妙计-以编撰书籍聚集幕僚精英,好像武则天登基前也这样干过!
“要不是如今世道太乱,本王这次还能做的天衣无缝呢!嗯,现今招募的如何了?”
“报名十分热烈,如今已有足足千人正在作策论、申论等了”策论、申论等早在汉代就用于国家公务员的考试,距司马鸷前世所在的现代已经两千多年历史了。
“本王今日也前去监考一番,如何?”那么多人参加考试,司马鸷也想去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漏洞,有漏洞得赶紧补上。
司马鸷前世可是经过高考的青年,并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最末流的重点),而公务员考试十分可怕,关系、才干都要过硬,他没有信心,从来都没想过要参与。但这种古代考试他就有兴趣参加了,特别是以监考者的身份参加。
这次考试,在司马鸷的授意下加入了糊名制与抄录制,可以算是大晋相对最公平的考试了。
司马鸷一众人轻轻的步入考试的书院,几乎每个考生都有屏风隔开,而且时不时有巡逻的考官经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