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的外交圈内尔
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内幕,让人们看到种种虚伪的假面和各派政治力量间冲
突的实质。主要人物有两位:一位是大使加夫列尔埃略多罗,他忠于独裁
政权,曾“为共和国作出杰出的贡献”;他踌躇满志、官运亨通,正处于飞
黄腾达的事业巅峰。但实质上,他面善心毒,口蜜腹剑,野心勃勃,期望有
一天当上华盛顿式的人物。可惜好景不长,他所依附的独裁政权很快处于危
机之中,这时他本可以远走他乡,可是共同的利益和命运使他不得不回国参
战,结果落得个被“革命”政权处决的悲惨下场。另一位重要人物是一等秘
书巴勃罗奥尔特加,他是一个有着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热血青年。他厌恶这
虚伪的外交圈,更不愿为独裁政权卖命,以致最后毅然辞去了使馆的职务。
随后,他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参加了游击队,投入了推翻独裁政权的战斗。但
不久之后,游击队领导人的极左表现使他对未来感到优虑,他决心迫使“革
命”的领导人要履行对人民许下的诺言:实现社会公正,组成民主政府,给
人民以自由。他悲愤他:“我们这个民族不能,也不应再受欺骗了。”然
而,孤掌难鸣,当权派不但不予理睬,反而派人监视他的行动。大使和一秘
是两个水火不容的人物,他俩的活动在作品中交叉进行并贯彻始终“在使馆
里,他们分属于两派,当独裁政权面临危机、使馆人员作鸟鲁散时,他俩又
都回国参加了互相对立的营垒。但在书的结尾,他俩又意外地相遇了。加夫
列尔埃略罗多被游击队抓获了,随后被送上“人民法庭”受审。巴勃罗奥
尔特加这时正在游击队里工作,但他对极左政策不满,坚持接法律程序审理,
便决定为前大使出庭辩护。然而,在极左政策的高压下,不仅前大使被判处
死刑,而且巴勃罗奥尔特加也受到了“革命中央委员会”的指责。
作品鉴赏从争取民主、反对军事独裁、拥护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大
使先生的确是一部有进步意义的作品。代表进步思想的主要人物就是巴勃
罗。奥尔特加,他追求的目标十分明确:“我不要地位和个人好处,而是要
这个饱经苦难的人民的大多数可以分享他们应得的利益。”为此,他不赞成
革命中央委员会的极左方针。而且公开批评总书记巴伦西亚,坚决反对他的
个人独裁:“今天上午,许多战友来找我,他们的想法跟我一样,绝不接
受巴伦西亚的个人独裁。”“革命委员会”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反革命行径”,
除指责他“右倾”和“动摇”之外,还派人监视他的行动。但他态度十分坚
决:“我不伯他总书记心毒手狠,决心对付他。我几乎把一切都献给革
命了,但我不要地位和个人的好处,而是要这个饱经苦难的人民的大多数应
该分享的利益。我不打算流亡,更不想朝脑袋上开一枪,而是要留下来斗争。
我比我本人原先想象的要固执得多。如果这场革命白搞了,至少它使我更
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巴勃罗奥尔特加的顿悟绝非个人的觉悟的提高,而
是代表了进步的知识阶层。在创作手法上,善于安排情节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作者解释:“这部可以比做一枚火箭,点之后,它是缓缓上升的,
但很诀便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冲上天际,最后在高空爆炸作为悲剧式的结束。”
作品是从大使先生在华盛顿向美国总统递交国书的那天上午开始的。通过这
一天的活动,读者对主要人物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二和第三章里,
各种政治力量展开负逐,错纵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游击队
进军首都并推翻独裁政权是全书的**,而审判前大使加夫列尔埃略多罗
则是悲剧式的结尾。这样,情节发展由低到高,其中又有出入意外的场景,
如大使与他情妇的暧昧关系,巴勃罗奥尔特加与格伦达的爱情故事等等,
从而产生一股吸引力,使得读者一经开卷,便难释手。此外,善于描写人物
的心理活动,因而使人物性格有棱有角,十分鲜明;善于运用渊博的知识对
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问题作出鞭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善于使用寓意深
刻、充满哲理与幽默的语言,这些艺术特点使得大使先生成为巴西广大
读者喜爱的作品之一,据统计,仅在作家的故乡阿雷格里港一个城市,从1965
年到1980年,就发行了1版,而在全国则印刷了二百万册之多。作家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