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要】“平江起义”等;“中*共*六大”;井冈山“龙源口大捷”,进军湘南,“八月失败”……
却,“南京国民政府”举兵“北伐”、蒋介石无意他顾之时,中*共*领导的“年关暴动”仍在各地前仆后继地频起且延烧不止。
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日,“中*共*弋阳县委书记”方志敏、“中*共*横峰县委书记”邵式平与黄道、方志纯、吴先民、邵棠、方远辉等人,在赣东北的弋阳、横峰两县领导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史称“弋横起义”。
起义成功后,即在横峰、弋阳两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将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团”;然后,转入弋阳、横峰两县交界的磨盘山区打游击,与前来镇压的敌人周旋。
而“南昌起义”后因南下广东失利、回到上海了的贺龙、周逸群等人,此时受中*共*中央派遣,返回湖南、重建中*共*湘西北特委。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贺龙、周逸群与贺锦斋、卢冬生、罗统一、张海焘等人,在贺龙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也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史称“桑植起义”。
起义军夺取桑植县城后,组建了由汪毅夫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同时,起义军打出“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由贺龙《任》“总指挥”、贺锦斋《任》“军长”。
已复《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尚未被李宗仁扣押的程潜被“桑植起义”震惊了,遂成立了自任“督办”的“湖南省清乡督办署”,驻湘的“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任》“会办”。
接着,程潜调派“第十四军第十九**师师长”陈渠珍、“第四十三军**旅旅长”龙毓仁率部清剿。
于是,陈渠珍与龙毓仁联手进攻桑植,起义军不敌。
周逸群率一部转移到鄂西的石首,去领导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了;贺龙则率另一部坚持在桑植、鹤峰边界开展游击斗争。
如此,“桑植起义”的星火被保存下来,为日后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湘、赣”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之时,陕西的渭河边也起风波了。
一九二八年五月十日,“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唐澍、“中*共*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与刘志丹、王泰吉、吴浩然、谢子长等人,在陕西渭河南岸的华县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史称“渭华起义”。
唐澍等人“渭华起义”后,“中*共*陕西省委”即派人通知尚依附于李虎臣的许权中响应起义。于是,许权中率部从洛南驻地开赴渭华地区也参加起义了。
许权中部赶到华县后,即与唐澍等人的起义军合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由唐澍《任》“总司令”、刘继曾《任》“政委”、刘志丹《任》“军委主席”、许权中《任》“总顾问”。
接着,起义军在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的东起少华、西至临潼、北接渭河、南依秦岭的大片区域上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刘继曾《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渭华起义”爆发后,“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只得抛下“反叛”的李虎臣、田玉洁等人不顾,而去镇压“渭华起义”了。
宋哲元亲率本部及田金凯的“第十四军骑兵第一师”、魏凤楼的“第十四军第四师”,兵分三路向渭华地区迫进。
国民党大军压境,“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即率起义军进行抵抗;然而,终因兵力相差太过悬殊而不敌;一番激战后,起义军损失惨重,连唐澍与“政治部主任”廉益民、“陕东赤卫队大队长”李大德、“副大队长”薛自爽等人都不幸阵亡了。
唐澍等人的阵亡,对起义军的打击甚大;为了保存实力,许权中只得带着残部、复又投靠李虎臣。
然而,李虎臣很快也被宋哲元击溃,不得不退往鄂中南的沙市。
已被改编为“第三师第九旅”的许权中部,在撤退途中却遭到了当地“红枪会”两万多人的围攻;许权中部不敌被打得溃不成军,许权中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而被迫去往上海。
就这样,“渭华起义”也失败了。
倒是去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工作的刘志丹,日后又在陕北坚持斗争并开辟了根据地;但那是后话,此处不表。
至此,由中*共*领导的武装起义已有数十次,但都遭到镇压而蒙受损失。
鉴于严酷的现实,中*共*党内许多人开始反思,觉到了陈独秀以后、由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诚然,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中*共*党员与工农民众因遭受血腥镇压而义愤填膺被迫奋起反抗,遂暴发了由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
然而,受“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指导、由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没能清楚地认识到“此时的中国大革命运动实际上已经失败,反革命力量积聚、革命力量被削弱,中国革命处于了低潮”,却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仍在高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